开封古城墙演化始末:启封故城—开封城名由来

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处郁郁葱葱的高岗突兀地矗立在漫天的庄稼地中。走过田间小道,我们终于寻觅到了那历经2700年的百米残垣——启封故城。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

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

启封又称开封、南开封,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西距古运粮河1.6公里,北距今开封市25公里①。据文献记载,启(开)封故城始建于春秋郑庄公时期(前743~前701年),当时取“启拓封疆”之意而名启封[3]。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载:“京师开封县,其城本郑庄公所筑。昔卫之水有浚,浚之地有仪封人,掌仪地之封疆,郑人而城焉,此其始也。”汉初,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唐延和元年(712年),其治所移入汴州(今开封市),此后启(开)封故城逐渐废弃,沦为今日的古城村②。

城墙概况:全长3300米左右,东南西北各墙都略呈一直线。整个城址由西向东逐渐向下倾斜,城址落差在东西墙的距离不足千米的情况下竟达6.5米,与如今一马平川的淤沙平原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了当时城墙是依山丘而建,也印证了黄河对开封地区的影响。(墙基距地表的深度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东墙基:长1105米,宽约10米,其方位为北偏西1度左右,墙基距地表8米深。

西墙基:长965米,宽约30米,其方位为北偏东13度左右,墙基距地表1.5米深。

南墙基:长710米,宽约10~15米,其方位为西偏北8左右,墙基距地表自西向东渐深。

北墙基:长550米,宽约20米,其方位为西偏北5度左右,墙基距地表自西向东渐深。

城门:经勘探,西、南、北三墙分现三处缺口,但只能证实西城门的具体位置[4] [5]。

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就成为现在的开封城。启封城则逐渐废弃,历经水患之后,沦为一个村落,这就是今日的古城村。

启封故城从唐贞观年间以后,就再也无人修葺,加上黄河泥沙无情地淹没,几乎使故城在地表上荡然无存。如今只有西墙一段高7米、宽30余米的残垣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和柱洞历历在目,仿佛向后人诉说着千百年前的繁华。

考古人员曾在故城西南角老谭寨村一村民家征集到一方北魏墓志砖,其铭文对于确定故城遗址为启封城和西门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同时,也确定了故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家族墓地。这块墓志砖的发现,印证了启封就是荥阳郑氏的发祥地,这里就是郑氏祖根的所在。

启封故城于1986年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代表着“开封”一名的历史由来和中原郑氏发祥地的启封故城能否晋升为“国宝”呢?

1.启封故城——开封城墙名称之源

2.魏大梁城——开封城墙定位之始

3.唐汴州城——明清城墙之基础

4.北宋东京城——开封城墙之辉煌

5.金南京城——今日城墙之规模

6.明周王府——里城砌砖之开端

7.清祥符县城——开封现存之城墙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fengshizx.com/kfly/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