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以作家身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年前,有个叫郭定生的男孩出生在中国河南开封辉县一个郭姓家庭里。生母早逝的他被继母百般虐待,学业生涯也因此屡屡中断。后又遭遇家道中落,父亲去世。他经历了国难当头、内战连绵,最后背井离乡,却因一腔正义抨击时局,身陷囹圄数十载。接连不断的灾难没有压垮他,他虽历经沧桑、满身是伤,却仍然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用写作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出路,用说真话的勇气在改革中唤醒民众。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柏杨。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郭衣洞之名从事小说创作,为写作生涯之始。60年代用柏杨笔名撰写杂文。因文笔犀利、内容深刻的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而被大众熟知。有这样的说法,“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柏杨以十年之功所著就的历史巨作。《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则是柏杨亲自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精选出则“柏杨曰”点评,耗费五年时间编撰而成。《柏杨曰》每则,柏杨都是先提炼《资治通鉴》中典型史实,再附史评,一事一议,小细节、大事件均一目了然,读起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他从历史着手,去了解封建时代中国人苦难的根源;他以古为鉴,表达的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将《资治通鉴》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彩的人物与柏杨最精彩史论的有机结合,因而也称得上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年是柏杨先生的年诞辰。岁末,《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归来仍是少年”

年,柏杨犯被判刑12年。深陷牢狱期间,驱逐内心的孤独绝望,他开始大量阅读历史。如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所说:“入狱后柏杨没有了掌声喝彩,人生的追求也不同了,逼得他有时间和空间反省。”正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柏杨完成了《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人史纲》三部作品,并且奠定了他的人性历史观“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尤其是《中国人史纲》,自年出版面世后,40余年间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而这也成为了柏杨踏出人生的另一个拐点。结束9年零26天牢狱生涯的柏杨萌生了为广大读者译写《资治通鉴》的念头。

于是从年到年,这十年间,柏杨每个月至少阅读4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包括标点和注解)原文,写出7.5万字左右的初稿,交出15万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所必需的地图、附录。十年如一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终于出版问世。除完整白话译文外,柏杨还附带了约60万字的“柏杨曰”。柏杨曰”是柏杨对《资治通鉴》中重要历史人物、典型历史事件做出的评价,也是现代人对历史的另类理解。白话版《资治通鉴》的问世,成就了柏杨“人文大师”的美名,历史学家唐德刚盛赞:“《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柏杨在文化转型史上的牌位!”在此基础上,柏杨先生又用5年时间提炼了《资治通鉴》中则典型史事,配上“柏杨曰”史评,编著成书《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

《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分为上中下三册,是柏杨史学观点的精华凝结之作,他通过“柏杨曰”和历史对话,把现代民主、法治以及人权的观点,通过点评一一表达了出来。

以作家身份著史

虽未受过系统的历史训练,但柏杨对待历史却严谨又认真。翻译《资治通鉴》时,阅读大量史书,查阅大量史料,以保证史料的严密准确。但又恰恰因为柏杨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再加上他多年“批评国人劣根性”的杂文经验,使得他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犀利又辛辣。所以他的“柏杨曰”轻松诙谐,却又不失“柏杨式”犀利。就连金庸先生都曾盛赞:“柏杨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各种弊病的鞭笞,是我长期来十分佩服的。”

在《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中,柏杨不但批判传统史学家儒家学派,如司马光、王夫之等人的传统史学观点,还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表达了对权贵豪绅的痛恨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悯。比如他对传统史学家的批判辛辣严厉:王夫之不过一个传统腐儒,目光短小,冥顽不灵。他认为司马光是个偏执的“崇古狂”,他反对一切改革,只关心地主群利益。他对传统帝王的讽刺毫不留情:“刘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武曌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成功的第一位女强人,也是一个可怕的怪胎。”面对唐朝末年连年不断的战乱,人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灾难,一腔赤子心的柏杨不禁连番感叹:“中国人,你的名字是苦难!”面对习惯逆来顺受、只会窝里横的中国小民,爱之深、责之切的柏杨多次大声呼喊:“中国人民一定要觉醒!”

除了治史严谨外,柏杨对历史还抱持“怀疑”态度,对存疑的历史事件,会大胆提出质疑。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是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就连百度百科的介绍也是“木牛流马是诸葛亮为蜀汉大军提供粮食的运输工具。”但柏杨却在《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里明确对这一历史记载提出异议:木牛流马不合常情。并对此进行了解释。但因为没有更多的史料证据,所以柏杨也只是提出异议,留待后来的专家考证。

写给人民看的“柏杨曰”

《资治通鉴》内容之繁多,体系之复杂,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从而错过经典。所以柏杨翻译《资治通鉴》时,为了更加方便读者阅读,做了三大创新:摒弃年号,采用公元纪年。柏杨没有以王朝兴衰作为篇章,而是采用公元纪年,把国号、年号放在次要位置,打破传统史学观,更能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格局来横向对比。删繁就简,对帝王直呼其名。秉持“人性史观”的柏杨对曾尊贵无比的帝王直呼其名,把高高在上的皇帝拉下神坛。比如他直接称呼“刘彻”,而非汉武帝。他还把古代官名直接翻译成现代职务,比如太子洗马(太子宫图书管理员)、中书令(立法院立法长)。

如果说,传统的“臣光曰”是写给皇帝看的,“柏杨曰”就是给普通大众看的。这也是柏杨“人性史观”的最大体现。于是,《柏杨曰:资治通鉴启示录》,不再只是供帝王翻阅的教科书,而是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启示录”。柏杨在序言里说:“我不认为我的评论能概括全局,司马光和王夫之的治史,有他们的历史意义和地位,但我庆幸生在这个时代,让我对事实的真相,能从更宽广的角度,和更多的资讯中去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fengshizx.com/kfys/657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