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八旬老人的乡梓情怀转载开封网记

通许县档案局通许县方志办特别推出

八旬老人的乡梓情怀

本号转载开封网记者文章

《用脚步丈量北宋名人传奇》

文/-10-25日开封网记者田宏杰

年10月25日下午2:30,在通许县档案馆,开封市农行退休老干部、85岁的张清鲜,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亲手把历尽艰辛、寻觅3年的两张巨幅北宋王拱辰墓志铭拓片,交给县档案局局长刘继红手中。

刘局长向张清鲜老先生颁发收藏证书,以铭记老先生的特别贡献。年春夏,张老先生等人,数次奔赴洛阳市伊川县文管所、郑州市河南博物院,聘请专业技师2名,悉心拓制,方获得此宝。2幅巨幅北宋墓志铭,将是通许县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王拱辰墓志和墓志盖,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国粹。志文正书,由北宋文学家苏辙书丹,其书雍容端庄,用笔欹侧随性,苏辙书法遗世不多,此书尤为珍贵。志盖为宋代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的篆书,布局严谨,线条苍劲圆润,骨架匀称挺拔。北宋大臣安焘撰文,畅若流水,浩如汪洋,生动细腻,详略得当。洛阳名匠张士宁镌刻,一丝不苟,刻工娴熟。四者合而为一,堪称“宋志四绝”,为我国墓志中难得的珍品。拓片即来自此

本号特刊出开封网记者田宏杰采写的报道,以铭记张老先生的贡献。

如果说,在开封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灿若星辰,那么,像北宋时期开封名人王拱辰那样为官长达55年,曾任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又在律诗方面卓有成就的传奇式人物绝对可称得上寥若晨星。但由于资料所限和实物方面的例证相对较少,过去对这位北宋名人的研究存在着诸多失误甚至谬误之处。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我市退休老干部张清鲜老人,凭着自己对地方史志事业的热爱,多年来致力于对王拱辰这位名人的研究,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到处考察遗迹,搜集资料,对史书记载不断追问,求根索源,终于弄清了许许多多过去没有弄清的有关王拱辰的史实,以民间力量助力名人研究,为开封的文博事业做出了贡献。

年6月22日,冒着酷暑,第一次在河南博物院寻访王拱辰墓志铭,左起:张清鲜老先生、陈维、蔡河顺老文物工作者(曾在伊川县文管所工作)。

一、王菜园村·状元桥

在通许县城关镇,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名字叫做王菜园村。张清鲜就出生在那个村子里;在通许县城内东南隅,有一座已经不复存在的砖桥桥址,人称“状元桥”。那座桥是架在一个东西长的大水坑之上的(偏西端),年老百姓修路才把它拆除,特在桥遗址处立碑纪念。早在年通许县人民政府发文通知:恢复其原街名——“状元桥街”。

王菜园村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座“状元桥”又有何说头?对这些疑问,张清鲜很感兴趣,也给他带来研究村史、县志的动力。

正好,张清鲜从银行系统退休后,单位返聘他编写《行志》,他除了学到不少修志知识,而且在阅读《通许县志》过程中,对地方史研究的兴趣更浓厚了。

在阅读《通许县志》(年版)“人物”部分时,张清鲜看到北宋时期王代恕、王拱辰父子二人的墓铭时得知,王代恕的墓铭是欧阳修撰,也知道了少年状元王拱辰的故事。于是,他对王拱辰这位名人产生了极大兴趣。后来,在他编写《家史》小册子的时候,对王菜园村名来历,作了初步探究,发现这个村名与王拱辰关系极大,但仍有疑惑,但他对王拱辰研究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年春,张清鲜与老伴从开封市区回到村里,约村里的六姓长者共商编写《村志族谱》一事,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张清鲜也表示愿意执笔写作。8年后的年初稿写完后,他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曹景宪审阅指导,近两年又向开封古都学会会长郭书学、通许县文史研究专家陈维先生、河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田志光等多位专家学者请教,又从河大图书馆查阅了有关王拱辰的史料,终于弄清了王菜园村和状元桥与王拱辰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恭行。无论是对《厚重通许》中收集的史料,还是对《宋代墓志辑释》中王拱辰的墓铭,张清鲜都要一丝不苟的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确凿的印证。

在了解了王拱辰祖上三代墓葬均在王菜园之后,今年5月下旬,张清鲜让儿子驾车,先到尉氏县地方史志部门查寻了王拱辰父亲墓葬地相关情况。6月中旬,又到洛阳市伊川县史志办和文管委,拜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得知王拱辰的墓址后,又到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王拱辰墓葬遗址进行了考察、拍照。期间的6月22日和8月7日,又两次奔赴郑州,到河南博物院求索墓志拓片,读到墓志原文。河南博物院编著的《琬琰流芳——河南博物院藏碑志集粹》一书详载的文图,作为依据,对照《宋史》、《辽史》和《欧阳修全集》内的有关记载,对通许县城内状元桥、状元桥街与王菜园村、王家坟址(存世至年)的历史缘由有了明晰判断。

那么,有关王拱辰的一些史实是否真实呢?张鲜明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二、王拱辰其人其事

史料中有关王拱辰的记载不少,《宋史》有《王拱辰传,《辽史》也有提及,不过多为概述。

志石长厘米,宽厘米,厚27厘米,阴文楷书,刻字67行,满行69字,全文字,比《宋史王拱辰传》多多字。该志形制之大,字数之多,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亦为唐宋墓志中所少见。正文正书,由北宋文学家苏辙(时任朝奉郎、试中书舍人、上骑都尉)丹书,其书雍容端庄,用笔欹侧随性,苏辙书法遗世不多,此书尤其珍贵。

据史籍记载:王拱辰原名拱寿,北宋开封府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人。其先祖太原祁人,自高祖丕徙始居陈留通许镇。镇后归咸平县,今为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市通许县)人。其先祖王祚与王锐不乐仕进,至其父王允恕始仕为官,后因公贵而赠官加爵。拱辰少而能文,力学有大志。19岁举进士为天下第一。仁宗见而奇之,赐名“拱辰”,朋友以为荣,因字以“君贶”,史称“少年状元”。先后历仁、英、神、哲四朝,职位显赫,曾任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检校太师、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相州刺史、开封知府、大名府知府、北京留守等职,拜翰林侍读学士、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曾以特使、国信使身份,数次出使契丹(辽国),多次参与宋与辽、宋与西夏之间的外交活动。庆历二年(年)辽使者两次来宋提出领土要求,遂据理力争,直斥其非,使辽国未敢轻举妄动。

年10月25日,张老先生向通许县档案局局长刘继红展示收集的资料、照片

王拱辰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内、外制集》各5卷、《奏议》10卷、《文集》70卷,今已散佚;也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有一定数量的格律诗存世。北宋哲宗元丰八年(年)病卒于彰德军节度使任上,享年74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葬于河南府河南县教忠乡府下里之原(今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

在有关王拱辰的轶事典故中,最有名的要数“诚信状元”了。北宋仁宗天圣八年(年)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为寻访北宋王拱辰史料、墓志铭,年上半年,张老先生的大儿子(左一)张劳红,开着小面包车,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在通许、开封、伊川、郑州等地走访,也是做了积极贡献。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做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皇上听了非常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一定要选他做状元。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55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在对史料的研究中,张清鲜发现,通许县作为王拱辰的故里,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对王拱辰其人,除了专家学者外,大家知之甚少。这就更增加了他研究王拱辰的决心。

(宋)文彦博篆盖,(宋)张士宁刻“宋彰德军节度使北京留守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王公墓铭”北宋元丰8年()12月24日葬年3月于伊川县窑底村西王拱辰夫妇墓出土。

经过研究,张清鲜发现,《宋史》有职官奉禄职田制记载,因王拱辰之父王代恕曾任吴江、句容二县令,授职田十顷,成为王家先祖坟茔和菜园地所在,与当今王菜园前后两个自然村近千亩的状况相吻合。元明时期菜园归县衙管理。王菜园老街古井、碾米石盘存世至年代。张清鲜在编写《王菜园村志》的同时,特别在意查询通许境内多个王姓村庄的来历,结果都与王拱辰家族无关。今王菜园村有刘、徐、张、彭、高、毛六姓,惟独无有王姓,形成村落仅年。因王拱辰先祖坟茔和菜园在此,故王菜园村名与王家坟流传千年。他依据史料绘制了两张简图,破解了千年迷团。

古今的多部史籍中记载王拱辰是开封人,《开封府题名记》载,任开封府第一长官的任职时间,为人推崇的有寇准、吕夷简、范仲淹、王拱辰、包拯、欧阳修、苏颂等多人,其中两次入主开封府的王拱辰,是开封咸平(今通许)人。王拱辰以仁治府,深得赞誉,被称“开明知府”。还有学者认为,因为王拱辰的推荐,包拯才从端州(今广东肇庆)调进御史台,从地方进入中央,才有了“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的传奇故事。王拱辰还荐包公的长孙包永年主政咸平县(今通许县),任开封府咸平县主薄,廉勤自守,蔚有政声,吏民爱恩。王拱辰是欧阳修的“连襟”;词人李清照的母亲是王拱辰的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一代词宗”李清照时,也提出李清照的母亲是通许人王拱辰的孙女。对这些史实,张清鲜都一一作了考证。

张老先生

在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中,有王拱辰墓志和墓志盖,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国粹。志文正书,由北宋文学家苏辙书丹,其书雍容端庄,用笔欹侧随性,苏辙书法遗世不多,此书尤为珍贵。志盖为宋代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的篆书,布局严谨,线条苍劲圆润,骨架匀称挺拔。北宋大臣安焘撰文,畅若流水,浩如汪洋,生动细腻,详略得当。洛阳名匠张士宁镌刻,一丝不苟,刻工娴熟。四者合而为一,堪称“宋志四绝”,为我国墓志中难得的珍品。墓志对他一生的政治、军事、外交、民事等活动,记述的比较详细,填补了《宋史》的不足。墓志文是对王拱辰的三观、精气神、正能量、历史功绩,最全面、完整、准确的诠释。王拱辰诚信正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对当今社会具有现实教育意义。他在对政治、军事、外交、民政等多方面的建树令人敬佩,为世人楷模。

张老先生80高龄仍勤奋学习,关心地方文化建设

王拱辰从十九岁为官长达55年,死于岗位,随葬品甚少,洛阳文物考古专家在开掘王拱辰墓时,仅见其志盖与志石之间四角各垫一枚“元丰通宝”铜钱。

三、名人效应不可小觑

名人效应是开封人的骄傲。我们不可小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出于对王拱辰历史功绩及其人品的崇敬,张清鲜也对彰显名人效应,讲好王拱辰故事有一些独到的思考。

张老先生在朱仙镇启封故园

张清鲜总结了王拱辰的不平凡之处:19岁举进士,从唐至清“六部”中历五部尚书,为北宋仁、英、神、哲四朝帝君重用,从政55年不退休,倒在岗位上……这些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在政治、军事、外交、民事等方面均有造诣,为人正直、居官清廉,可与包公比肩者,兄弟八人同时为大小官吏者,祖、父、子、孙“官四代”,墓志、盖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碑文书法艺术,堪称“宋志四绝”者,都不是一般历史文化名人可比拟的。

儿孙辈非常孝顺,陪伴老先生游玩或调查古迹

张清鲜建议在开封府建王拱辰纪念亭,讲述其两任开封府被称为“开明知府”的故事,同时增加讲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故事;在开封博物馆历史展厅,布展王拱辰画像、职官年表,展示王拱辰墓志铭与铭盖拓片,供世人鉴赏;在开封翰园碑林适当位置复制王拱辰墓志铭与墓志盖。将“宋志四绝”的文物,供世人观赏宋代书法家苏辙、文彦博,政治家安焘的文学书法艺术,为翰园碑林增辉光。

带着80多岁的老爸游城墙

张清鲜在《宋史》志四、卷85中,发现有“延福宫,政和三年春,新作于大内北拱辰门外。”的记载。他建议专家依据史料,选择适当位置复建“拱辰门”,以增加开封古都景点;在古城开封新区命名“拱辰街”或“拱辰大道”;在王拱辰故里通许县“咸平广场”建“王拱辰纪念亭”或王拱辰纪念馆,竖王拱辰塑像,复制王拱辰墓志铭与墓志盖,列王拱辰家族世系表、展王拱辰年表及故事图片。

根据《通许县志》记载,明朝通许县老城北门上有“安远”二字。张清鲜建议在通许县城北门遗址处立“拱辰门”标志;在状元街北口重建状元街标志,在状元桥遗址处重树碑纪念;在通许县新城区已命名的“拱辰路”段,分别向东西延伸,成为东西贯通的”拱辰大道”;在开扶公路与通玉公路交汇口处竖立“王菜园”标志;在王家先祖坟茔遗址处(临开扶公路东侧开封电网以北)标志。同时,他还建议文物考古专家论证王家坟茔地下钻探的可行性,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文物勘探。他还希望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写《少年状元——王拱辰》较完整的文献史料,以填补历史空白,并对近代出版物中的误讹加以纠正。期待文化局、文物局、市文联、作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创作《少年状元——王拱辰》豫剧或电视剧、小说、快板、坠子、词曲等多种脚本,奉献给社会。

保持年轻心态,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如果这些建议、设想能够部分采纳和实现,王拱辰这位被人们遗忘许久的开封籍历史文化名人,便可与公众熟知的包公并肩“重现”,这对于增加开封文化的厚重将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啊。非常期待领导和专家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fengshizx.com/kfjji/60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